go学长指绝情的go学长,瓦学弟指发情的瓦学弟,是游戏圈出现的两家极端对立的群体。瓦学弟被设定为了互联网上最性压抑的群体之一:他们看见女玩家似乎就走不动道、就疯狂喊着妈妈;而相反的,go学长们则成为了最x冷淡的战士,他们的眼里只有对胜利的渴望,与对好刀的追求(因为刀贵)。当他们在语音里听见女声,就将其默认其为变声器怪物,只有当后者拿出名贵的刀时,才会嬉皮笑脸的贴上来求着赏把刀玩玩。

最开始,人们称呼go学长为学长,并不是指游戏(或者说玩家)的资历长。
因为此学长并非真的学长,而是孝子的同义词。它最初用于形容某些忠诚值过高的主播/游戏粉丝,后来简化成了“XZ”,并演化成了“小子”“学长”等一系列别称。
但很快,学长这种称呼就变成了本源的学长:CS系列因为其战术竞技老前辈的性质,与“学长”二字的属性不谋而合,所以,go学长逐渐成了一种群体性指代;
而相对的,于近几年崛起的后辈无畏契约,由于游戏节奏与cs:go类似,逐渐被冠名了学弟的角色。
当然,我们都知道,给游戏排资论辈没有意义,因为人们只看今朝的成绩。作为玩法相似的直接竞品,这两家群体平常干的最多的事情,就是掐架。借用他人一句话,这两位就像是太极图中阴阳鱼一样——
别误会,咱并不是说这俩相互依存转化,而是说他们既矛盾,又阴阳。
瓦学弟即使自己白银,一想起edg的冠军也能挺起胸膛,仿佛冠军是自己拿的;Go学长即使库存只有一把墨岩,一想起300w的龙狙也会挺起胸膛,仿佛就在他的库存里。
这两家掐架的内容,并非单纯地从游戏设计等方面攻讦互喷(虽然也有)。如今他们输出的主要内容,是输出与对方相关的刻板印象。
即,贴标签。

在这个虚拟世界里,“瓦学弟”被设定为了互联网上最x压抑的群体之一:他们看见女玩家似乎就走不动道、就疯狂喊着“妈妈”,仿佛自己十几年来寂寞的灵魂,在这个萍水相逢的fps游戏里得到了最充分的满足。
而相反的,go学长们则成为了最x冷淡的战士,他们的眼里只有对胜利的渴望,与对好刀的追求(因为刀贵)。当他们在语音里听见女声,就将其默认其为变声器怪物,只有当后者拿出名贵的刀时,才会嬉皮笑脸的贴上来求着赏把刀玩玩。
是的,瓦学弟和go学长就是这样极端对立的群体。
二者一边注重功能性,一边注重性功能;一边是“**妈**妈”的友善交流,一边是“妈妈妈妈”的返祖之音。
而事实证明,刻板印象虽然刻板,但胜在经典案例多。
就拿瓦来说,如今的瓦玩家成份画像相对明确。作为画风不那么“硬”的战术fps,她有着相当多的女性玩家,而对于大学生开放特权的设定,又让其中大学生群体极多。两相加持之下,其社交游戏的属性要更加浓烈一些。
毕竟,瓦第一次出圈,就是日服的樱花妹天天喊nice。
而正所谓林子大了啥鸟都有,在男女玩家更加混合的高强度竞技游戏中。诸如“舔狗”“龟男”的戏码,更加频繁的出场。一些经典案例诸如“笨蛋奶妈”“炫压抑”等,更是让瓦学弟们挂上了炫压抑的标签。

go学长瓦学弟出自哪里
go学长的由来:一开始CSGO有一小部分玩家觉得自己玩的游戏是前辈,因CS的经典地图和玩法而感到优越,感觉自己在游戏鄙视链的上头,而声称其他FPS游戏玩法和地图属于抄CS,就嘲讽其他FPS游戏玩家,觉得高人一等,因此被称为go学长。
瓦学弟的由来:《无畏契约》出得比CSGO晚一些,出来后吸引了很多FPS玩家,许多CSGO玩家也转入《无畏契约》(简称:瓦)。随着瓦的玩家群体越来越多,瓦的优越玩家开始反攻CS和嘲讽其他FPS游戏,因此被称为瓦学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