吗喽指苦命的打工人,两广地方的方言,原本用来称呼猴子,现网络中这个词义的范围已经得到了扩大,它可以是特指当代苦命学生党或是打工人的专有名词,也可以用来泛指这一群苦命人中的你我他。

吗喽梗的由来
吗喽是两广地区民众对猴子的昵称。其最早流行于2022年末,彼时砂糖橘成为网红水果,各地网友在网络上持续催促广西砂糖橘上市,广西老表则自嘲道吗喽的命也是命。
这一不经意间的自嘲吐槽,为猴子赋予了打工人的属性与灵魂,使其成为打工人的嘴替,进而催生吗喽文学。
由猴子图片搭配短语制成的表情包、鬼畜视频等形式以一种幽默、自嘲的方式,为人们表达情绪提供途径,将年轻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、疲惫、不公等情绪表达出来。

与小猫小狗相比,猴子虽然没有那么讨喜,但其眼皮沉重、双眼无神、面无表情的面部表情与疲惫状态下的人类十分相似,就像初入社会的年轻人,学着大人的模样,在迷茫中不断摸索着,让很多人不由得调侃道,有人在看乐子,有人在照镜子。
压力无处不在,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看待。吗喽文学看似是卑微与退让的态度,实则是当代年轻人无声地进行情绪的宣泄、对生活压力的反抗以及对共鸣和温暖的追求。
社会应该警惕出现类似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现象,注意公民的心理健康建设,减轻劳动压力以及无形的精神压力对青年人热血的消磨,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向上。
不得不说,用马喽来形容当代大部分年轻人真是太形象了,既不像猫狗那样可以靠外表混饭吃,又不像老鼠那样低三下四卑微活着,心比天高命比纸薄,幻想自己也是齐天大圣那样,有通天的本领就连佝偻的腰也能挺直3分,那么,此刻你是什么?